原標題:內蒙古總工會出臺20條硬核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玉波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復工復產安排部署和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大經費投入、助力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中展現工會組織擔當作為,日前,內蒙古總工會制定出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職工權益的20條硬核舉措。
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牢牢把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草原職工心向黨、建設亮麗內蒙古”等主題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職工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廣大職工深刻認識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自身權益休戚與共、有機統一,企業得發展職工才能得實惠,增強促進企業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著力壯大新時代主流思想輿論。深入做好廣大職工特別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宣傳引領工作,加快提升工會網上輿論引導能力,推進工會網評員隊伍建設,持續深化“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密切關注復工復產期間涉及工會和職工的重大輿情,堅決維護勞動領域意識形態安全。
選樹培育先進典型。聚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涌現出的優秀集體和個人先進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開展自治區五一獎、最美職工等評選時向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突出貢獻者,特別是沖鋒在疫情防控一線、艱苦危險崗位的職工傾斜。
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緊緊圍繞自治區五大任務,聚焦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開展“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探索“云競賽”形式,推動競賽從國有企業向非公有制企業拓展,從傳統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延伸。進一步創新載體方式,在醫療、能源、城市運行保障、生活必需品等生產企業中開展保產保供競賽,聚焦打通物流堵點開展交通物流領域競賽,探索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重點行業、產業鏈核心企業開展復產達產競賽,激勵廣大職工自覺投身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保障職工健康安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決策部署,廣泛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堅持面向基層、企業和生產一線,推動群眾性安全生產競賽深入開展,切實維護產業工人生命健康權益。充分發揮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督促和推動企業落實復工復產安全防范主體責任。
開展就業創業服務。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結構、行業企業特點和復工復產用工需求,聚焦轉待崗職工、困難職工家庭成員、農牧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組織開展職業介紹、就業咨詢、創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工會就業服務活動,利用網絡媒體、職工服務中心(站)及時發布企業用工需求,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雙向信息互通平臺。加大線上招聘服務力度,持續開展京津冀蒙工會跨區域促就業創業、“春風行動”、重點產業園區專場等招聘活動,協助企業緩解用工短缺等問題。
落實好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政策。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安排部署,繼續實行小微企業全額返還工會經費政策。
落實減免小微企業租用工會房租政策。自治區總工會帶頭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及全總要求,按照政策規定及時減免2022年及今后一定期限小微企業租用區總本級房租租金,并指導各級工會結合實際落實有關規定,對承租工會所屬房產的困難小微企業減免或緩交一定期限的租金,減輕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支持小微企業承接工會活動。支持鼓勵各級工會在開展職工療休養、春游秋游、各類文體活動、會展服務等活動時,根據集中采購管理要求履行必要的采購程序,選取旅行社、中介機構、會展服務類等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企業承接。自治區總工會本級安排勞動模范和一線技術工人職工療休養專項資金,可向小微企事業單位購買服務開展療休養工作。
加大工會組織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力度。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將符合規定的工會活動等交由旅行社承接,基層工會可使用工會經費組織工會會員開展紅色、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教育和勞模、職工療休養活動。鼓勵和引導全區各級工會組織在開展節日、生日慰問及其他相關工會活動時,優先在政府電子賣場鄉村振興館和電子賣場“主題館——工會專區”中采購鄉村振興館農副產品。自治區總工會本級安排幫扶資金,專門用于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積極開展“求學圓夢”行動,投入250萬元,幫助5000名農牧民工和一線職工提升學歷水平;安排全區農牧民工入會服務資金,用于組織動員農牧民工加入工會組織和提供服務保障。
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2022年自治區總工會本級安排疫情防控專項資金1150萬元,2023年安排1500萬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各盟市工會及旗縣(市、區)工會要普遍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廣泛開展對醫務人員和疫情防控一線職工的慰問活動。
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資金。2022年自治區總工會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專項資金800萬元,2023年達到2000萬元以上,用于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健康體檢、勞動保護、送溫暖與保障服務等方面的支出。鼓勵具備條件的盟市和旗縣(市、區)工會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資金。
增強旗縣工會服務職工保障能力。2022年和2023年,自治區總工會本級每年拿出3800萬元作為旗縣級工會加強年一般性轉移補助資金,將部分工作以項目制的方式交由旗縣(市、區)工會承擔,以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補助至旗縣(市、區)工會,在所屬區域內開展職工文化陣地建設、蘇木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規范化建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關愛活動、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勞模療休養、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工資補助、減免小微企業租用工會房租等服務保障工作,更好地發揮旗縣(市、區)工會在助力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積極開展送溫暖關愛和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在做好建檔立卡困難職工送溫暖和幫扶工作的同時,加大常態化送溫暖資金和幫扶資金的投入,對受疫情影響較深的困難職工及時開展慰問,幫助其渡過難關。區總本級每年設立不少于2000萬元送溫暖專項資金,協調爭取自治區財政設立困難職工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對困難職工、各類職工開展常態化送溫暖和幫扶救助工作。
加大對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自治區總工會全面加強對內蒙古職工互助保障協會的領導,加強政策研究和協調溝通,積極拓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業務,加大對患重大疾病職工的保障力度,提高報銷標準,針對女職工生理特點增加女職工專項保障政策。2022年和2023年,繼續設立職工互助保障補助資金和工作補助經費1300萬元,對每名加入職工互助保障的會員補助10元,確保全年加入互助保障的職工穩定在110萬人以上。
調整基層工會逢年過節慰問品標準。同步調整工會經費和職工福利費計提基數,允許工會經費不足時通過職工福利費調劑使用,增加工會經費收入,適時出臺政策將基層工會在國家規定的法定節日慰問品標準由不超過2000元調整為不超過2500元。與自治區財政等部門聯合制定職工福利費相關辦法,進一步明確職工福利費支出范圍,推動工會經費和職工福利費各自發揮保障作用,提升工會普惠化服務水平。
加大對職工關心關愛力度。廣大基層工會要依法依規足額收繳工會經費和會員會費,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為職工配備健身設施、健身器材,組織職工參與健身活動;如健身設施設備不能滿足職工需求,可為職工會員購買健身服務,具體購買項目和標準由基層工會制定辦法予以明確,規范購買服務程序,加強經費使用管理。
排查化解風險隱患。充分發揮全區641個勞動關系發展態勢監測分析研判點和工會網絡輿情監測平臺等的作用,利用好自治區總工會線上“全區工會勞動關系信息報送平臺”,進一步暢通自治區、盟市、旗縣、鄉鎮、企業信息報送渠道,多角度發現和報告各類影響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風險隱患點。繼續推動勞動爭議訴調工作室建設,推進“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由線下為主向線上為主、線下線上相結合轉變。
加強集體協商工作。充分發揮全區集體協商指導員的作用,向企業和職工宣傳開展集體協商工作的重要性,作為推進協商民主建設、引導企業和職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有效方式。指導企業和職工就疫情帶來的勞動用工、勞動報酬、工資支付、社保繳納、勞動保護等問題進行協商,通過協商妥善解決勞動關系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穩定職工隊伍,促進企業發展,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加大法律服務力度。持續開展職工法律服務,開設“疫情防控期間職工法律講堂”,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推出系列依法維權知識講座。聘請專業律師開通24小時咨詢服務熱線,隨時為職工答疑解難,進一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開展。加強工會法律援助工作,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困難職工、農牧民工作為法律援助重點對象,努力實現應援盡援,引導廣大職工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依法理性表達訴求。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hg7319.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