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梆子大會”上,著名演員何賽飛針對戲曲行業現狀的一番含淚發言振聾發聵,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共鳴。
“振興戲曲真的不是喊的。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何賽飛在現場所提到的這位藝術家,正是晉劇演員張軍波,他以一段《清風亭》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認可,但其個人經歷卻異??部馈谑F工作五年依然是個臨時工,月工資只有1500元,需要在演出之余跑網約車、送外賣來補貼家用。
然而,這并不僅僅是個別演員的故事。傳統戲曲流行一隅,受眾固定、傳播受限,基層戲曲演員迫于生計做兼職,或者轉行的并不鮮見。因此,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扎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國家在傳承戲曲藝術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但為何還會存在為藝術傾盡心血卻難以維生的情況發生,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幾百萬、幾千萬花那么多錢排一臺戲,得了獎以后封在倉庫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戲呢?錢呢?”正如何賽飛所言,如今一些院團對獎項十分看重,新編戲的創排很多都花費很大,但在評獎和評級之后,作品就被束之高閣,少有人知。戲是演給觀眾看的,戲劇創作是為觀眾而存在的,而不是僅僅為了“拼獎”。因此,開拓傳統戲曲新的表達方式,尋求新的傳播舞臺,真正走到觀眾面前,才會覓得“知音”,走向市場。況且,熱愛戲曲的觀眾其實并不少,他們也期待能看到高質量的演出。
所以,有關部門除了要著力關注基層戲曲演員的生存現狀,更要做好戲曲演出和觀眾之間的連接工作,把演出團體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培植好,讓更多觀眾有戲看,讓更多演員有戲演,基層戲曲演員們的生活和待遇自然也就會有保障,中國傳統戲劇的發展才能一直“好戲連臺”。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hg7319.com. all rights reserved